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明末大军阀
  4. 明末大军阀 第408节

明末大军阀 第40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了那时,想要考取功名,光背四书五经,只会写八文,是不可能考取功名的,必须要通各实用之学。

将来的大明朝廷,那将是专业的人才,专业的事,如此才能彻底杜绝东林党那样,只会夸夸其谈,只会写漂亮文章,却一实事都不了的“号官吏”。

就好像后世所说的那样:年轻时候的一颗弹,正中多年后自己的眉心!

新式学校教授的容分类,各地县学都是一样的,教授识字、常识、四书五经等基础学科。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而到了学这一等,依然和府学一样,分为各类专业学校,只不过研究的更,在刘衍的计划学将作为今后大明的技术研发、技术储备、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农事,就要有农业学校的文凭,想要国防,就要拿到演武堂的毕业证,想要财政,就要有财政学校的毕业证。

宋应星见刘衍答应了来,心中大喜,当即抱拳说:“阁老放心,此时官亲自盯着。”

其实华夏自古的教育系就是“填鸭式”的方法,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死记背,不理解可以,不认同可以,不明白也可以,先记来,等到将来年纪增、阅历增、学问增之后,便能够自然而然的会贯通,以前许多想不明白的理,到了一定年纪自然就明白了。

刘衍,其实三到五年的时间已经非常快了,要知此时的大明才刚刚从剿灭李自成的战火中站起来,不少地方的百姓连基本的生存都是困难,要在这个时候一就普及新式教育,是不可能,也绝不现实的。

刘衍问:“朝廷大张旗鼓的推行新式教育,各地的大儒士是怎么看的,民政可有反馈?”

“阁老请讲。”

而此时随着新政的全面铺开,民政也对新式教育行了全面的梳理。

开始刘衍是任命宋应星为民政主事,暂时主教育司。宋应星上任之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将新式学习的各教材刷新了一遍,还填补了农事、手工业等类别教材的空白。

于是刘衍,说:“三到五年,时间上可以,但是民政教育司也要实时的调整政策,大力推。”

“嗯。”

随后刘衍又意识到,估计将来改革科举的时候,又将是一番动,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先考虑的问题好了。

学相当于后世的大学阶段,已经是研究各学问、各类技术的所在。

此时新式教育系自而上分为县学、府学(直隶州学)、学(各省)三级,县学为启蒙基础,相当于后世小学、初中阶段,府学及直隶州学相当于中阶段,已经有一定的选质了。

其实还有一句话,刘衍并没有说来,那就是刘衍准备在新式教育系全面建成,大明原有的旧式私塾、官学教育系被取代之后,大明的科举考试将与新式教育挂钩。

“至于其余各府县,则只有一到两成的普及率。”

到了府学、直隶州学这一级别,就开始分类了,有学习经史集的文学类学校,有教授各类手工业技术的学校,有教授经商知识的学校,有教授农学知识的学校,等等。

刘衍闻讯大喜,直接令将宋应星从民政主事提为侍郎,仍旧主教育司。

“对了还有一事。”

宋应星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碌这些事,各数据就在脑海中记着,于是当即说:“启禀阁老,如今山东、北直隶两地的所有府县,已经全普及了新式学校,凡是适龄生源,也已经基本学。”

于是刘衍对宋应星说:“宋侍郎的这个办法,本公看可以推行。只是在选取教书先生的时候,一定要对其行甄别,凡是不赞同新政者,不学问如何,一律都不得任用。”

“山西、河南、宣府三地新式学校的普及况,大概有个三到四成,目前这三地以宣府的况最好,山西、河南因为战的原因,目前的首要还是民生,所以新式学校的普及就慢了一些。”

宋应星担心刘衍不兴,急忙说:“不过阁老也不用忧虑,目前朝廷财力充足,随着新政的逐步落实,新式学校的普及速度是会越来越快的,官估计,再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我大明便可以全面构建起新式的教育系。”

只有拿到各专科学校的毕业证,然后才能有资格参加朝廷的专项科举考试。届时朝廷科举也将仿效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分门别类的组织一系列的考试,而不是用一张试卷考完了事。

随后刘衍便笑着让宋应星坐,问:“如今各地新式学校筹建的如何了?”

刘衍心中暗:“万里征第一步,先建立新式教育系,然后再说其他吧。”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