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4.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93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9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照建文朝规制,地方备灾粮需要足够支撑半年所需。

没错,这些百姓加上京军,其实并不可能送上海量的粮解决山西的问题,但这些动作的声势大,影响大,可以彰显人心,也告诉天底所有人,移居他的百姓生活得都好好的。

朱允炆放望远镜,满意地

朱文奎的意思很清楚,当初朝廷从山西移民来,如今这些人在北京及其周边已彻底扎,这个时候给他们发粮,并告诉他们军队即将往山西送粮。

一旦灾荒来了,要减产,百姓便会主动节衣缩,以确保全家人能活过灾年,加上地方衙门官仓赈济,持过半年之后,基本上新的庄稼也该有收成了。

朱允炆在送走郑和、朱棣等人之后回到北京后基本上是三日一朝会,平日里不知去了哪里,是不是在后忙着造人,还是微服私访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官员们知的并不多,坐在武英殿理公文的,主要还是太

夏原吉了然。

朱文奎微微:“与阁商议之后,若无问题便早办吧。至于调京军,我会去找父皇说。”

“一个月的支用粮,加上百姓家存粮,也很难支撑三个月。纵是让山西行省价收购粮,商人闻风而动也未必能满足当地所需,毕竟这已是十一月,寒冷凛冬,走粮走路不比秋。最主要的是,朝廷不能只依靠商人来解决这次危机。”

“父皇说,北征大军的后勤过七成落在了山西百姓上,是他们推着大军穿过瀚海找到鞑靼主力的。没有山西百姓的全力支持,北征大军无法全无后顾之忧地作战。如今山西百姓遇到了困难,朝廷不能寒了人心。”

夏原吉神一亮。

夏原吉敬佩不已,朱文奎似乎继承了朱允炆的睿智,他不仅在理问题的时候只考虑问题本,还考虑更多的东西。

所有官员都已经习惯了,别看朱文奎年纪不大,可和朱允炆一样都很聪慧,记忆力很,善于总结经验,加上经过迁都筹备这些事的磨炼,更让朱文奎显得沉稳了一些,太理公文就理吧,反正当年老朱也是这样的,只不过那时的朱标刚刚成年。

一枚炮弹飞过空,落石灰圈炸开,扬起灰尘。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但军政、宗室、二炮局等文书,还是直送朱允炆,并不送东

山西备灾粮只能支民一个月,实在是远远低于朝廷要求。但这并不是山西布政使司与地方衙署不作为的结果。

这个举动直接的结果便是,在此的山西人回去看看,带着粮回去过年,支援自家的父老乡亲渡过难关。

朱文奎笑着对夏原吉说:“将京师的粮仓打开,免费发放给自山西移民至京师周围的百姓,每一发三石。另外,发告示,朝廷将调两万京军为山西输粮,并将路线图标注来,一并告知百姓。”

朱文奎摆了摆手:“孤认为,朝廷不需要征调百姓。”

朱文奎担忧不已:“山西人多而地少,如今减产过半,想来会有不少饥民。与山西布政使司准备如何应对?”

夏原吉有些疑惑,运粮不征调百姓那怎么办,总不能动用京军吧?

“这……”

“若是如此,晋商为得晋民人心,定会跟着一起行动。朝廷再调山西周围粮仓之粮,那这场粮危机可解。”

北京西山。

朱文奎想了想,开:“为支援朝廷大军北征,山西无论是行省,还是府衙与县衙,亦或是百姓,都给予了大量支持,许多百姓家甚至连存粮都来,无数人争着抢着运粮给大军,这才有了北征大军在忽兰忽失温的大捷。”

半年,这是一个保证安全,度过天灾的时间度。

夏原吉微微,询问:“殿的意思是,从京师征调百姓运粮去山西?”

等地秋粮已收七至八成,有些地方已完成收割,产量再创新。但陕西、山西、河南、湖广等地,因天灾、虫灾等原因现三成至五成减产。尤其是山西,秋时先旱后涝,减产过半……”

朱文奎将一场粮危机转化为了亲回家之旅,转化为了团聚之行!

夏原吉认真地回:“山西布政使司发来了告急文书,希望朝廷可以调拨周围粮以应对日时饥荒,当地官仓粮有限,最多支民一个月。”

夏原吉沉声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