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370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办法,纵然她多年苦心经营,没有到最后一刻, 再多的准备都有可能横生变故。唯有真切的听到他们俯身与她称臣, 唤一声陛下, 刘挽才相信自己当真成功了。

作为大汉朝的第八任皇帝, 刘挽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是下令减少徭役赋税。相对于大汉朝如今而言,百姓的赋税是算少不假, 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依然高。是以刘挽再一次下令, 将三十税一改为五十税一。

此诏令下达, 百姓们自是欢呼雀跃, 旁人可就不太高兴了。

毕竟对于先前的国家们来说,赋税的收益是国库收益根本,也正是因为如此,突然将赋税降下, 考虑过这将对大汉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然而刘挽也不跟人吵, 只是让人将所有的国库收益都给亮出来,也不用放很多,就近十年的足够了。

让他们睁在眼睛看看,百姓耕种所交的税都占多少?

想靠田地的赋税以养活整个国家,怕是国家得要穷死。

是以,刘挽干脆再下降, 只为了让百姓们知道, 大汉朝心系于百姓, 绝不会让别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却叫他们大多数的普通人还得为税发愁。

不仅如此, 刘挽先前虽然严查了世族们不假,如今还得落实一件事,大汉的田地到底有多少。

毕竟人揪了出来,依刘挽的意思应该顺势将田地也要量上一量,查清楚了这些田到底是归于谁的。

无奈刘彻不乐意,先前的刘彻认为动静太大,再闹下去怕是大汉天下都要大乱。

好嘛,刘挽没有办法代替刘彻做主,也只能见好就收。

可是刘挽先前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现在她成为大汉的皇帝,完全可以操作起来。

至于谁来办理此事,樊希是不二人选。

樊希这个人,心够狠,对付故人从来没有半点心软的意思。正是因为如此,日常在刘挽的身边,刘挽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让他悠着点。要是满天下的人死绝了,那这天下还算是天下吗?

可樊希认为,有很多人活着就是祸害。

但同样,樊希非常的清楚一件事,刘挽能够给他兜的底不算太多。他对付人不愿意手下留情,这不能算一件坏事,得看用到什么地方。

在对付世族一事上,樊希是非常的认为可以操作一番的。

所以虽然樊希没有随刘挽一道出行,但他给刘挽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以至于刘挽生出要仔细的清算大汉朝内到底有多少田地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即是樊希。

樊希也干脆,连问都不问理由,已然答应下此事。

然后再没有然后,樊希高高兴兴的出京,至于别的人高兴与不高兴,不归刘挽管。

随后,刘挽再一次推行简官政策,而且对于各部门乃至各地方都有相关的明确规定,一件事要多久落实,都不许给她拖,谁要是为官不作为的,趁早的滚,她不养闲人。

在其位谋其政,这是最基本的为官之道,做不好的回家去。

从此,大汉朝的风气自然是一正。

很多在刘彻那儿,他自己本身都做不好榜样的事儿,想让别人去干,真当满天下的人都是傻子不成?

到刘挽这儿,刘挽算不上一个贪图享受的人,大抵除了吃食外,其他的东西刘挽是有就可以了。

是以,刘挽完全能够以身作则,不管是对上对下,刘挽一个榜样在那儿,谁都不能说出半句不好。

如此一来,大汉朝以肉眼可见的好了。

而也在这个时候,刘彻下了一道轮台诏。

这一道诏书相当于是罪己诏。刘彻自我反省,认为为帝多年的他有很多的过错。穷兵黩武不说,他贪图享乐,这些年挥霍无度,以令百姓受苦。

刘挽在看到这份轮台诏时也是愣了半响,随后得知卫子夫前往上林苑亲自骂了刘彻一回,把刘彻都骂得郁闷了。

额,刘挽忙于国事,也不管父母间的事。

当年卫子夫最难熬的时候已然过去,刘彻那儿,刘彻想必不会垮下来。哪怕他失去了他最看重的权利,但想来败在刘挽的手里,刘彻不至于过不去这个坎。

轮台诏一下,刘挽必须得去见一见刘彻,而刘彻显得有些苍老,比之先前刘挽所见的刘彻要显得苍老得多。

对此,刘挽有些忧心,还是刘彻挥挥手不甚在意的问:“你怨为父吗?”

刘挽被问及于此时,如实答道:“我只是不明白,父皇当真是铁石心肠吗?为何我这一辈子竭尽所能,依然没有办法让父皇相信我?父皇为何如此畏惧于我?”

是的,畏惧,到最后的刘彻对刘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