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4.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364节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364节(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国家录用的人才。而这一切,推行科举制的刘挽绝对厥功至伟。

第556章 番外何以承二

别以为刘挽只是征战在外, 自她年幼时在安建起藏书楼,此后无声无息的在各州县建起多少的藏书楼,端看各地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当年藏书楼被刘挽一怒之关闭之后众人的态度便可知, 刘挽大兴教育, 那是在了之后才昭告于天

科举一兴, 刘挽亲自推行的改革, 以令天人都看到读书识字可以改变命运的希望,自然引得天人争相效仿。

希望永远是最大的动力, 自此刘挽不需要再不断的重申读书的好

随着刘挽将陶瓷之利用来兴教学校, 以令各州各县之都有能让人读书识字的学校, 再加上刘挽大力的发展经济, 以带动地方富裕。

不错,刘挽镇守西域达十五年之久,但那十五的光景,西域发生了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年里北地了多少科举士, 单单如此功绩,满朝何人能比?

更何况刘挽自北调南之后,与各地山民及百越等国相洽,为他们造桥铺路,修渠引,以助民生, 又教他们耕织布, 让各地的山民和百越等族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 多少人对刘挽激涕零, 多少国因刘挽而对大汉俯首称臣。

刘挽的声望远非刘据可比, 谁让刘挽多年纵然得了仁厚的名声,也不过是在朝堂上助刘彻理政务,真论起来并不像刘挽一般于国有大功,自然也是不可能比得上刘挽的威望。

不是没有人向刘彻言,是不是应该让刘据去历练一番,否则天只知泰永公主而不知太,那对大汉并不是一桩好事。

这个提议不能说刘彻没有听去,但是刘彻确实也不能说不给刘据机会,比如当接二连三的有人状告各地的豪世族占民田,且世族越发不像样的,作为皇帝的刘彻自然是无法容忍的,要知多年前针对此事,刘彻已然是在不断的忍耐,到如今很明显是不想再忍的了。

既然忍不了,刘彻必须是不忍的。

初初刘彻的意思是让刘据去主理此事。

毕竟如同朝中众多臣的想法一样,作为皇帝的刘彻也觉得再将一桩桩的事给刘挽去办,刘据的存在太低了,没有一定的威望,刘据将来坐得稳皇帝这个位吗?

不错,因为刘挽的缘故,世族们显得有些势弱,但绝不代表世族们会因此放弃对权利的追逐,否则又怎么会又闹占民田,为富不仁的消息?

世族不安分就得治。刘彻对于案上堆积越来越多状告世族的事,那是一忍再忍,原本顾念国家变动太大,国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对待官员,朝廷得利不少,该松就得适时的松一松。毕竟早年为了治住这些不合的官员,刘彻可是实施了酷吏政治,对待那些敢喊来不合的官员,刘彻杀得一个都不剩。

【1】【2】【3】【4】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