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4. 第142节

第142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未等他多想,通州府学另一学也站起了,“却如萧兄之意,利义相伐,正邪相反;义动君,利动小人。若是将义与利混为一谈,就如说正与邪乃是同源,甚为荒谬。”(注)

此次他决定来通州府学举行会讲真是无比正确的,被山引着从后面台阶往回走时,他不自禁想起了方才那位一开始挑起辩论的学,不惧他的权威,悍然挑起辩疑之始,之后任由其他人继续,不独,将表现的机会给予了他人,而只要一旦站起要发言时,所说的一字一句可谓是言语妙天,锦心绣莫过如是。

不少通州府学的学后续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引经据典,句句皆自大家之言,“君小人”一章分明只是儒家之经典,却被他们将之引申至墨、、法家,听得通州府以外其他七府的学只觉得游心骇耳,如痴如醉。

韩回舟心中本是完全被盛大家所言占据,觉盛大家所说句句在理,可是现在被通州府学学的辩论刺激了,也开始将盛大家之言在脑中反复琢磨,合着通州府学学的言论,心里也起了自己的想法,而经过通州府学中学演示,韩回舟似乎也知通州府学的辩论是怎么一回事了。

回想起有人称之为“谢兄”,他问:“方才挑起辩论的那位学便是谢景行吗?”他再想不到还有谁能如此优秀了。

听得盛大家莫名问话,先是一愣,随即笑:“一开始站起来的那位不是,后站起来为他解围的那位学才是谢景行。”

直到腹中饥辘辘,这一场由盛大家而起的会讲,再由通州府学学挑起的辩论,才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

来自通州府以外的教官、夫们本是背对着学而坐,自谢景行发言后不久,由一人带,全都将凳移了一个方位,面朝着辩论的众学,也是听得津津有味,若不是他们乃是夫、教官,碍于份,也是想参与去的。

位之言,利轻则义重,利重则义轻,利不能胜义,自然多至诚,义不能胜利,自然多忿争。”(注)

盛大家也一直凝神注意着台众学之间的辩论,在通州府学举行的这一场会讲乃是盛大家有生以来最酣畅淋漓的经历,虽然前期同他过往举行的会讲不无二致,可后期这番辩论真是彩地让他拍案叫绝。

......

谢景行在众目睽睽之又站了起,不骄不躁:“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虽孟言‘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可焉知义利兼得又何其快心遂意。”

众人一看他站起来,不由自主就将注意力全集中到了他的上。

辩论本就是该畅所言的,一开始只是通州府学的学在参与,不过有了韩回舟带,其他府学的学也纷纷言说个人看法,甚至赵朝贵和秦学也收拾好被谢景行打击到的信心,有理有据地行辩论。

在一位通州府学学讲完后,他也学着其他人站起,言:“我也有一浅见,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若是在行义之举时又顾着私利,到时那所谓的仁义之事必然得不到结果。”

丘逸晨听了半天,终于也没在旁观,义正言辞:“墨有云:‘义,利也。’足可说明义便就是天之公利,又何必说正邪?“


他说完后还像是寻求赞同一般抬向谢景行看了过去,有人发言时,在场诸人都会将视线投向那人,此时自然也注意到了韩回舟的神。

谢景行侧目看他,以往同萧南寻相时就知他为人板正,可也颇变通,并不是这等非黑即白之人。

盛大家笑:“我所言之人正是他,之姿,腹有万卷经纶之才,难怪能写《孤云》了。”

轩赞同:“君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认为君只知义,行义,未免有蠡测窥之嫌。”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谢景行一怔,难是想同他继续辩上一辩,盛难却,虽然他方才已经发言过,仍是站了起来。

“说得好!”有一位会府的学甚至忍不住激动得站起了,在场的学中,为了科举仕而读书者不知凡几,他自然便是其中一员,行为国为民之举是不少读书人的初心,可若是能在为大义之事奋斗的同时还能有所收获,为天百姓谋福祉之时自己也能有所成就才是人生极乐啊!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