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他过去,就冲他打了一个响鼻,踏着四个蹄凑向他。
路上没有再遇到祝世维,也在他预料之,期刊一事短时间可商量不完。
骑去汤圆摊同秀儿说了一声,秀儿连连答应,寇准规所在街巷里,来他们这里吃汤圆的客人也不少,只需要让他们回去时帮忙带个话即可。
谢定安今日没有过来汤圆摊,要搬去府城,家里一摊事都需要他理,周宁要带着双胞胎,也帮不上什么忙,他本没有多余时间继续生意。
再说,都已经决定将汤圆摊转给秀儿夫妇,也该试着让他们两人自己忙活了,若是实在忙不过来,周忠义在家里竹扇,帮不了忙,那也还有廖文慈呢。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起谢家和周家的奇怪现象了,别人家学会竹扇的人,有汉,也有女人,林涵作为哥儿,手艺都好得能周家村村民的师傅,偏偏周家和谢家能耐竹扇,还能得像个样的全是汉。
其中手艺最好的是平时不太吭声的谢定安,手艺最差的是能将家里各活计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周宁。
而陈孝珍和廖文慈,甚至是秀儿,在那里枯坐着好几个时辰,勉勉也能一把竹扇,可却歪歪扭扭的,别说是卖给天商行了,就是她们自己看了也嫌弃。
没有办法,她们只能放弃,幸亏家里周忠义得还成,而且秀儿他们还有一个汤圆摊赚钱,不然他们可有的愁了。
若是再加上廖文慈,三个人在摊上忙活,他们几个手脚都利落,应该忙得过来。
飞驰在路上,路边的一棵棵大树飞速地后退,谢景行双盯着前面的路,心思不自觉又回到了期刊上。
虽然有关期刊的绝大多数事都可以由祝世维和黄娘理,可他作为主编,还着天外居士的名,总不能完全个甩手掌柜。
不说多了,最起码,他应该在第一期的期刊上,留个痕迹吧。
第一期期刊上的容,肯定是会对后面期刊容的选择产生影响,说不定以后期刊容都是仿照第一期期刊编辑。
无论如何,第一期期刊绝不能大意。
“文豪论坛”和“华夏诗歌半月评论”这两个栏目的容可以由祝世维负责选,谢景行可不觉得他选文章的光会比祝世维好。
“谈诗论”他更是不上手,他的诗可只能勉见人,因此同样需要祝世维帮忙,无论是他自己动手写还是写信找他人帮忙都行。
“时事与新闻”:这个就是他的专了,而最近的时事不就是卫庆省贪官落和通州府前知府因贪污税银获罪吗?
“法与人”栏目也可以以此事为例,向百姓们科普法律,多向卫庆省去京里告御状那个百姓学习,面对贪官污吏的胡作为,不要忍气吞声,要勇于用《大炎朝律》反击。
至于那个百姓是不是安远寻人安排的,谁会在乎呢?
“地方百姓说”:这个就需要让黄娘在他商行的商队里,找人采访就可以,一个中心:抓住百姓们最关心的事,只要围绕着这个中心,这个栏目说不定会是最受人关注的。
毕竟,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数量加起来也比不上全大炎朝的所有平民百姓。
至于有些百姓不会认字,这不是还有说书人吗,这么一份无比稀奇的期刊现在大炎朝,不信那些说书人不兴趣。
只要有一个人兴趣,一传十、十传百,扩散开来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