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4.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80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8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上,一路平安。”

金陵的百姓,来送朕了。

这是朱允炆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在行时使用最规格、最齐备的大驾卤薄。

雄壮大的军士,尽善尽的礼仪,各旗帜与礼,庞大规模的密有序,尽显皇室的威严。

车驾行走得很慢,外面传来了喧杂之声。

七月七日,天尚早,已是钟鼓齐鸣。

“皇上万岁!”

虽然经过达半年多的分批次北迁,可朱允炆此番迁都,随行人员的数量依旧庞大到了十万之众,其中九万是随行护卫的京军,剩的一万人,有后八百余人,东二百余人,文武官员六百余人,最后一批北上的国监监生一千人,数量不明的侦察兵,三千安全局军士……

……

大驾卤薄!

朱允炆于天地坛祭祀。

经过逐渐分,阶段行,迁都的所有准备工作已是完成。

“未来的岁月,谁若忘记了英烈,该祭奠的时候不祭奠,该敬仰的时候不敬仰,该来扫墓的不来扫墓,无论是朕的孙,还是其他藩王的孙,都将被钉上耻辱之名!该惩罚的惩罚,该砍去俸禄的砍去俸禄,该赶官场的赶官场!诸位,铭记英烈,不忘先辈,他日国难当,方有国士能,匡扶社稷!”

看着耸的英烈碑,朱允炆:“没有英雄的王朝,远不了。忘记英雄的王朝,同样远不了。大明民之所以能起脊梁,傲然于大地之上,便是这些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皇室宗亲也好,文武官员也罢,你们都听好了。”

、北上军士已完成分割,军士家眷已先行北上,有地方府州县负责接应保障,军士士气扬……”

各类各幡、扇、伞、盖,如龙幡、信幡……

尚书董奏报:“在金陵礼官、等安置妥当,北平礼发来文书,相应迎接礼仪已准备周全,只等皇上迁都莅临……”

日月旗当前,其后则是日旗、月旗、云旗、雷旗、风旗、龙旗、凤旗、虎旗等八十旗帜。

一个老人拄着拐杖,沧桑地喊着。

七月六日,大报恩寺戒严。

门开,三千仪仗扈从开路,手持各

监祭酒李志刚奏报:“各地府学考试结果已送至国监,总分值六百,北平国监拟定于五百五十分及以上者选八百人,南京国监拟定以五百二十分为线,选定一千八百人……”

朱允炆威严地看着文武官员,沉声:“迁都北京,奠大明万古基业!诸位齐心,铸大明国运昌盛!”

完成祭祀之后,规模浩大的迁都终于开始。

师都督府更不答应,七月海上多风暴,虽说这些风暴多在东南沿海,可谁知山东外海会不会冒来一个风暴,万一龙过境伤了皇帝,那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五军都督府梅殷奏报……

无奈之,朱允炆只好听从官员的安排,走京杭大运河这条路。

仪刀、豹尾枪、戟、殳、弓箭。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杨士奇的态度很决,说迁都乃是国之大事,无数百姓沿运河两岸翘首以盼,若改海路,百姓该当如何?

还有手持拂尘、各类瓶、各类盘、壶类的……

年老了,声音弱了,被其他人的声音盖住,可老人依旧在祝愿。搀扶老人的十一二岁的孩童跟着喊“皇上,一路平安”,然后

朱允炆携太后、皇后、太、其他皇皇女、在金陵藩王,文武大臣等,至英烈碑广场,为大明英烈上香,告知大明英烈明日迁都的消息。

朱允炆端坐于玉辇之上,抬玉辇之人足有三十六人。

朱允炆打开帷幔,看向路两旁,只见无数的百姓沿街战着,挥舞着手告别,有些人哭泣着不舍,依旧在大喊着“皇上万岁”。

喧闹与嘈杂不见了,转而化成了一个声音。

朱允炆看着这些百姓,微微,并没有令停,落幔帐,叹息。

在最初迁都计划中,朱允炆曾想乘宝船,经海路抵达天津港,于天津北上抵达北京。但这个设想被所有官员给驳回了。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